临床共情:概念、争议与回应

共情的概念在临床中具有多种类型并一直处于争论中,认为临床共情是对患者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。这种经验包括对患者的感性感受、一般感受、生命现象、因果关系等多种心理感受的经验。一方面对医生来说共情是一个本原的、当下的本己体验行为;另一方面,共情也涉及一个在此本原的本己体验中显示出来的关于患者“非本原给予的”异己体验。它具有三个阶段,常常只满足第一阶段,并且,这一阶段具有奠基性的地位,其先于任何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。这样的临床共情概念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概念争议。...

Full description

Saved in:
Bibliographic Details
Published in医学与哲学 Vol. 45; no. 5; pp. 5 - 10
Main Authors 谭心, 刘星
Format Journal Article
LanguageChinese
Published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05.03.2024
中南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%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 湖南长沙 410008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 湖南长沙 410008
中南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8
Subjects
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
ISSN1002-0772
DOI10.12014/j.issn.1002-0772.2024.05.02

Cover

More Information
Summary:共情的概念在临床中具有多种类型并一直处于争论中,认为临床共情是对患者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。这种经验包括对患者的感性感受、一般感受、生命现象、因果关系等多种心理感受的经验。一方面对医生来说共情是一个本原的、当下的本己体验行为;另一方面,共情也涉及一个在此本原的本己体验中显示出来的关于患者“非本原给予的”异己体验。它具有三个阶段,常常只满足第一阶段,并且,这一阶段具有奠基性的地位,其先于任何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。这样的临床共情概念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概念争议。
ISSN:1002-0772
DOI:10.12014/j.issn.1002-0772.2024.05.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