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消失的婦運」:障礙女性生育權在臺灣墮胎權運動中的缺席及其影響
1984年《優生保健法》的通過促使墮胎有條件合法化,婦女運動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然而,研擬《優生保健法》草案的過程中,在國家人口政策的敘事下,優生學漸漸成為國家與民間的共識。本文透過障礙女性主義(feminist theory of disability)與生育正義(reproductive justice)的理論視角,以障礙女性生育權為思考核心,重訪這段在人口政策的陰影下婦運追求墮胎有條件合法化的歷史,指出優生如何貫穿臺灣的人口政策並成為《優生保健法》草案在立法院內僵持不下時的共通語言,民間婦運又是如何透過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主張墮胎合法化。然而,婦運此種迎合國家政策的漸進式策略,卻也付...
Saved in:
Published in | 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 no. 55; pp. 1 - 52 |
---|---|
Main Author | |
Format | Journal Article |
Language | Chinese |
Published |
台灣
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
01.12.2024
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 |
Subjects | |
Online Access | Get full text |
ISSN | 1683-4852 |
DOI | 10.6255/JWGS.202412_(55).01 |
Cover
Summary: | 1984年《優生保健法》的通過促使墮胎有條件合法化,婦女運動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然而,研擬《優生保健法》草案的過程中,在國家人口政策的敘事下,優生學漸漸成為國家與民間的共識。本文透過障礙女性主義(feminist theory of disability)與生育正義(reproductive justice)的理論視角,以障礙女性生育權為思考核心,重訪這段在人口政策的陰影下婦運追求墮胎有條件合法化的歷史,指出優生如何貫穿臺灣的人口政策並成為《優生保健法》草案在立法院內僵持不下時的共通語言,民間婦運又是如何透過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主張墮胎合法化。然而,婦運此種迎合國家政策的漸進式策略,卻也付出了與優生共謀的代價-《優生保健法》成為國家控制障礙者生育的重要法源依據,並持續否定障礙者、尤其是障礙女性的生育。本文發現,《殘障福利法》與《身心障礙者保護法》的「殘障預防/障礙預防」概念實際上受到《優生保健法》制定過程的影響而內嵌優生思想;在《優生保健法》通過後,1990年代的新家庭計畫轉向針對包含障礙者在內的特殊群體;2000年後《優生保健措施減免或補助費用辦法》也選擇性地給予障礙者節育支持,儘管該辦法已受到批評,卻仍未被刪除。 |
---|---|
ISSN: | 1683-4852 |
DOI: | 10.6255/JWGS.202412_(55).01 |